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激发中国创新的时代伟力——从全国两会看“第一动力”
新华社记者王敏、余晓洁、凌军辉、商意盈
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航程中行稳致远,靠什么提供充沛、持久的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两会期间,“第一动力”成为会内会外关注的热词,“创新的春天”气息正浓。13亿多中国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依靠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进!
创新热土,“第一动力”支撑历史性巨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进入空间站时代?!?/p>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以时速350公里投入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p>
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航天员杨利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三位全国政协委员面对中外记者,亮出最新科技成果。
这是新时代创新的鲜明注脚。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开启了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创新周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硕果累累:
——神舟、嫦娥、蛟龙、北斗、大飞机、超级计算机……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重点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各项指标量质齐升。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数千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数百家企业加速器,与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
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创新成就支撑国家巨变——
五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笨萍疾坎砍ね蚋炙?,中国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厚积薄发、应时而生,时代给创新更大的平台——
“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掀起……规模之大可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庇⒐督鹑谑北ā繁ǖ?,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
“这几年,我们在供给上的创新满足了大家共同的需求,成就了令人震撼的市场?!蹦峡笱Ы鹑谘г撼N窀痹撼し缎≡莆彼?,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写了世界历史。今天,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新四大发明”正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按葱率且旆⒄沟牡谝欢Α钡睦砟钤嚼丛匠晌白跃酢?。
只争朝夕,以创新应对时代之考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p>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大国,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对创新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
——应对时代之考: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第一动力’强有力的支撑?!比舜蟠?、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无论是当前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还是深化改革开放,或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我们都需要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前行中的问题,现代化强国必须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
——应对社会之考:创新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交通拥堵,是当前很多城市的痛点。
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城市大脑,用数据帮助城市做思考和决策。在试点区域,城市大脑接管128个信号灯路口,通过对红绿灯实时管控,使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这是用创新解决人民新需求、新期待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由大变强,新动能接续,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创新。
连续6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第一,??低右丫涤行幸稻曰坝锶?。??低佣鲁こ伦谀甏硭?,企业必须积极创新,为我国经济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贡献力量,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应对发展之考:创新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决策。
在太钢集团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上,经过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的碳纤维正在收丝。
“一束碳纤维产品只有4毫米宽,里面含有12000根碳纤维,每根比头发丝还细得多,却能经受高温、腐蚀而不失强度,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敝泄蒲г荷轿髅禾炕а芯克彼ぢ来合榇硭?。
此前,由于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高性能碳纤维曾经长期依赖进口。怎么才能“炼”出世界级强度新材料?吕春祥的答案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如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竞争格局。
“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我们要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崩罴铱〈硭?。
厚积薄发,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愈发清晰:
——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
站在新起点,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要集众智汇众力,做好“加减乘除”,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做好创新“加”法——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只有夯实基础研究这个“地基”,才能筑牢中国创新的“大厦”。
“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有基础研究支撑?!敝泄缱涌萍技殴镜谑难芯克ず鞔捍砣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要在国家层面明确相关支持政策。
做好创新“减”法——修改废止有悖于创新的“陈规旧章”,减轻科研人员创新“负?!?。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委员说,“希望国家创造一个符合创新规律、宽松的科研环境,让科研工作者少‘跑项目’,沉下心搞研究,自由探索、释放更大创新潜能?!?/p>
做好创新“乘”法——培育创新生态,善待创新人才,发挥智慧的乘数效应,成倍增添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蹦暇┎凭笱Ц毙3こ逃啦ㄎ北硎?,全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做好创新“除”法——清除有碍创新的“繁文缛节”,把好政策落实好。
创新,最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表示,需切实扭转普遍存在的“以论文论英雄”的现象,建立以影响力和应用效果为标准的成果评价方法,引导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创新的质量、价值和实质贡献。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018年两会,伴随着新时代蓝图的铺展,创新将迸发强劲的时代伟力,书写发展新篇章。(参与采写:任会斌、霍瑶、李鲲、朱涵、刘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