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大年初一正式在全球上映,作为“唐探”系列电影前传,在前三部“喜剧+悬疑”的独特风格类型上再次升级,探索“历史”类型,扩大格局的同时,展示了国产影视IP的实力与潜力。“唐探”系列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海外唐人街为故事背景,在异域他乡勾勒出一个充满神秘和梦幻色彩的世界,用世界电影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唐人街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见证了一代代华侨华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它不仅是华侨华人寻味故土、治愈乡愁的一处港湾,也是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一本影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华人攀山渡海,汇聚一堂,共同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在这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唐人街镌刻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不只是个体记忆,更是群体记忆,串联起过去和现在共通的情感密码。
“唐人街”这一称呼从何而来?溯源历史记载,早在12至14世纪,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就出现了中国城。1673年,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记载道:“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十里矣。”从唐朝的辉煌,到海外唐人街的繁荣,中华文化不断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唐人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成为浓缩在异域的中国文化景观。电影中的“唐人街”中式生活气息十足,浓浓中国味道的“协盛堂”,中式牌楼、灯笼元素和传统戏院等等。为了复原当时场景,电影在山东乐陵影视城1比1真材实料搭建面积约300亩,200余栋建筑,为观众再现了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的风貌。
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华人社会的痕迹,从唐人街发散开去,浸透在世界的每一处角落。比如刚申遗成功的中国春节,从唐人街日益走进海外主流社会,不仅仅是在唐人街里举办的一场场春节舞狮、灯会和歌舞表演,当多国地标建筑都点亮了“中国红”,春节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以及所呈现的中华文化精神,正逐渐为海外广大民众所了解和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
从某种程度来说,唐人街不仅是一个聚集地,更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平台,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交流、共享。中华文明的辉煌,不仅在于自身历史的源远流长,更在于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融合,共同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
“唐探”系列的走红,让唐人街这个带有十足中华韵味的文化名片,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正如导演陈思诚所说,“所有创作者都应该以推广传统文化为己任”。当外国友人拿着糖葫芦,在唐人街中式牌楼前拍照的瞬间,中华文化也潜移默化地沉淀在他们心中。大年初一,一起去电影院感受这部给足快乐又推理逻辑在线的喜剧悬疑电影,寻找那些拥有共同记忆的文化符号。